科技日报刊文批院士专家“赶场式”跑会:助长浮躁之气功利之心

❤

现在,各级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的各类论坛、峰会、学术会议上,活跃着一些院士专家的身影。院士专家带着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参会,不仅有利于与会者获取前沿动态,还能激发创新思维,让人开阔眼界、收获真知。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院士专家外出参加活动过多过频,四处站台亮相,对科研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比如,有的院士专家不分场合、不加甄别,频频受邀参加各类论坛会议,“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赶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学术赶场人”。有的参会院士专家只登台不致辞,打个卡、露个脸就离场;有的则对致辞、报告准备不足,对所讲内容不上心,应付一下了事,甚至“一个PPT走遍天下”,既没有前沿成果的展示,也没有最新学术思想的分享,“学术增值”乏善可陈。

院士专家参加一些正常的学术论坛和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频繁地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就会分散自身精力、挤占科研时间,助长浮躁之气和功利之心。特别是院士的一言一行在科研界有着重要示范作用,如果他们热衷于抛头露面,将对青年科研工作者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至于那种“应景性”“对付式”参会,就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

其实,对于院士专家外出参加活动,不少单位都是有制度规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更是明确禁止院士参加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这类问题之所以禁而不绝,既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风气方面的因素。有的制度细化不够,对院士专家的行为边界规定得不够明晰;有的在制度执行上不够有力,甚至睁只眼闭只眼,形成了“破窗效应”。从社会风气看,现在不少论坛会议举办方不关心活动产出多少实际成果,只要受邀嘉宾的名头足够大就行,认为这样才上档次、有面子,故而不遗余力地邀请学术“大咖”撑场面。这在客观上对“跑会”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破解“赶场式”跑会难题,院士专家所在单位应负起责任、加强监管,对他们外出讲课、作报告等作出更细化的规定,明确哪些可以去、哪些不能去,并强化制度规定的刚性约束,对违反者给予严肃处理。院士专家也应自觉减少无实际意义的“站台式参会”,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带好头、作表率。此外,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论坛会议举办单位的监督,对不重实际只重排场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推动论坛会议“重拾初心”、回归本源,更好地助力强国建设、服务创新发展。

“上海-日喀则”直飞航线正式通航,将于5月1日开启首航

去以色列贴瓷砖,日薪5千?警方提醒

2024年境内酒店住宿行业指标同比下滑:酒店行业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海丰国际发布一季度业绩 收入约7.60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8.6%

美政府官员称特朗普将减少汽车关税影响

广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被罚23万元: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

巴菲特第60次股东大会点赞库克,谈到AI、贸易、证券市场、近期差点花掉100亿美元,之所以赚了很多钱是因为

波导股份突发公告:停牌很多人第一台手机就是它

19年年化收益超12%,“双十”名将诺安基金杨谷持仓披露:仓位逐渐回升,新进CXO,增持聚光、九号公司

两部门发布“五一”假期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预测

鹏欣资源: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3.52%

渝农商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7.45亿元 同比增加6.25%

科技日报刊文批院士专家“赶场式”跑会:助长浮躁之气功利之心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籍贯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