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补白大王”郑逸梅,从藏扇看其眼光品味

❤

今年是文史学者郑逸梅先生(1895—1992)诞辰130周年,近日,“逸梅藏扇 有慧画扇”纪念展在上海市福州路百年老字号艺苑真赏社(艺术书坊三楼)举行。

展览展出郑逸梅所藏成扇22件,包括曾熙的花卉、白蕉的兰花、狄平子的墨竹和郎静山的山水等,也有翁同龢、谭泽闿和章太炎的书法,从中自可领略郑老集扇的眼光,揣摩他集扇的品味。

郑逸梅先生(1895—1992)

中国扇文化源远流长,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隋唐之后,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明清以降,在扇面上作书绘画,更成为一时风尚。许多书画名家,往往同时也是创作扇面的高手妙手,成扇扇骨也成了雕刻家驰骋的天地。也因此,成扇和扇面成为了字画收藏的一个别具风采的分支,专门收藏成扇成为收藏大家的也不乏其人。这种优雅的文化风气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展出的扇面

展出的翁同龢书法扇面

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补白大王”的美誉早已传遍海内外。他的《艺林散叶》等著作,即使一印再印,依然常销不衰,堪称出版奇迹。

郑逸梅也是收藏历代名人书札的大藏家,已先后问世的《郑逸梅友朋书札》和《郑逸梅友朋尺牍 郑逸梅家藏尺牍》两书就是明证。除了藏札,郑老的藏扇也是相当精到,在已经披露的《郑逸梅日记》1954年部分中,除了他集藏名人尺牍的记录外,有关集藏成扇、扇面的记录也有很多处。

展览现场

“郑老同时也是一位成扇爱好者和收藏者,却知者还不多。”华东师大教授、知名学者陈子善撰文说,“他曾自嘲‘爱扇成癖’,可见他对集扇的痴迷。他的‘纸帐铜瓶室’所珍藏的成扇,鼎盛时曾高达三百余件,丰富多彩,叹为观止。但后来在变故中几乎散失殆尽。研究郑逸梅先生和他的嗜好,如不关注他的藏扇,那将是一个重大的欠缺。”

曾熙花卉扇面

据陈子善的研究,郑老“纸帐铜瓶室”所珍藏的成扇,鼎盛时曾高达三百余件,丰富多彩,叹为观止。不幸的是,浩劫之中几乎散失殆尽。“天清云朗之后,郑老重新开始,‘再度搜罗’,又大有收获,他曾撰长文《纸帐铜瓶室集藏——扇箑》详记其事。郑老爱扇之深切,赏扇之高明,藏扇之乐此不疲,均溢于言表,不能不令人感佩。”陈子善说。

展出的扇面

“祖父酷爱藏扇,先前的三四百件扇箑,虽说付之一空,但老人家不改初心,时刻寻物来充实笥笈,日积月累也有一定的数量。但最终留下在家里的还有34幅。”郑逸梅孙女郑有慧说,“这批藏扇不乏名家稀有之作,比如说郎静山,他作为摄影家几乎不画画,但祖父收藏的扇面中就有他画的。这幅扇面的反面是沈禹钟题字,也是民国大家之一。章太炎、吴湖帆的合扇也颇有看点。”

郑有慧(右)与其祖父郑逸梅

郑有慧与祖父郑逸梅共同生活38年,耳濡目染祖父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深受影响和熏陶。自幼喜爱文学艺术的郑有慧专攻国画,成就斐然。此次纪念展“逸梅藏扇 有慧画扇”中的“有慧画扇”指的正是她。展览同时展出她创作的扇面多幅,祖孙两人,一藏扇一画扇,相映成趣,也是文坛艺苑的又一佳话。

展出的扇面

2015年,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史研究馆和朵云轩举办了纪念郑逸梅诞辰120周年的庆典,并在艺术书坊签售《郑逸梅友朋手札墨迹》和《纸帐铜瓶室文丛》(一、二)。而在五年前2020年秋季10月份,在上海文史研究馆,又举办“人澹如菊、品逸于梅——郑逸梅文献艺术展”,并在 12月份再次由朵云轩举办“瞻彼南山”纪念郑逸梅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的座谈会。“近十年中,家属陆续整理和主编的先祖父相关书籍,已有十九本(集)出版。”郑有慧说。

陶冷月梅花扇面

郑有慧在展览现场

对于此次展览选择上海福州路,此次纪念展策展人、郑逸梅遗著责编杨柏伟说:“郑老因其著作的‘长寿’始终不曾被人忘怀。有关他的纪念活动,近十年来就举办过很多起,这次纪念老人家的一百三十周年诞辰。我当时与他的孙女说,必须放在福州路!郑逸老既是福州路旧书店的常客、老主顾,又是上海书店紧密倚靠的老作者、顾问。”

山西太原一处居民小区发生爆炸现场产生大量浓烟

日韩股市开盘 日经225指数高开0.3%

特朗普下令重新启用“恶魔岛”,将旅游景点变回监狱

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发行金额1650亿

分析师:新加坡金管局或进一步放宽政策应对经济增长与通胀下行风险

西陇科学(002584)已被两百余名投资者索赔超2300万,前期已有投资者胜诉

“群聊泄密门”主角沃尔兹离职,被提名为下一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中伟股份赴港上市:布局A+H股 镍系新能源电池材料贡献主要收入

2025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开赛在即,首批赛马今晨抵沪

大众、学术和政治三重框架下的“汉末之变”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李俊峰:未来技术创新是围绕发展可持续的能量和算力技术展开

苏大维格(300331)投资者索赔案已有胜诉先例,投资者索赔持续推进

纪念|“补白大王”郑逸梅,从藏扇看其眼光品味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籍贯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