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头版评论:让投身西部成为青春潮流

❤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发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号召,相信让“建功西部”的豪情在无数青年心中激荡。

青年的使命,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为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一批批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奔赴西部,书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青春赞歌。今天,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坐标上放眼西部,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建功西部”,这是新时代对青年的召唤。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西部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从“细毛羊之父”刘守仁到“高原大医”吴天一,从为乡村学子点燃“一豆微光”的陶建刚到带着群众奔向乡村振兴致富路的齐晓景,正是因为一代代有理想、有情怀、本领过硬年轻人的奔赴,西部才有了今天到处涌动着生机和希望的模样。

要让西部发展的势能更加强劲,就需要更多人才的会聚。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虽然“俊才西部栖”已经在一些地方破题,出现可喜趋向,但就全社会而言,“建功西部”还远没有成为一种澎湃的潮流。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因为引导不够,一些学子对为什么去西部不清楚;或是因为宣介不够,一些大学生对自己去西部能做什么不了解;或是因为保障不够,一些青年对去了西部能获得怎样的发展心里没底……无疑,除了国家政策的统筹,推动投身西部成为一种青春潮流,需要从高校到地方的全链条协作。

在引导青年学子投身西部方面,高校重任在肩。高校应厚植青年家国情怀,以理想信念之光照亮青春抉择。在兰州大学,“劲草院士”任继周的坚守感染了众多学子;在保定学院,扎根西部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让很多人立志“共赴青春之约”。事实证明:“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鲜活叙事,能让家国情怀变得具体可感,更好引导年轻人的人生选择。

高校不能止步于情感动员,更要构建“育人-用人”的闭环机制。有师范大学在西部县镇建立“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课堂中锤炼本领,同时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优质师资;有农林院校研发“数字牧场”技术包,既解决牧民实际困难,又让科研成果经受了实践检验。这种“带着问题去,带着方案回”的实践,破解了青年学子的“本领恐慌”,也让一些人“到西部去能做什么”的疑问烟消云散。

青年学子走出高校、走上西部岗位后,地方政府的服务保障就变得至关重要。

地方政府的引才需要有针对性,不可盲目贪多。应聚焦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制定合适的引才计划,而不应把引来多少人才简单当作“政绩工程”。如果口号喊得山响,实际服务却跟不上,最终还是留不住人才的。

如何让人才留得下?这恐怕就需要地方政府拿出诚意,切实优化服务。在住房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让他们生活无虞,发展可期,如此,方能真正留住人才。人才留得下、发展得好,“爱才”的口碑就有了。口碑有了,还愁青年学子不会“近悦远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能让青年学子“近悦远来”,还愁投身西部不能成为潮流?

“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期许。

当投身西部成为青春潮流,当更多青年带着知识、热忱与理想奔赴西部,当更多青年在西部扎根、发芽、开枝、散叶,他们播撒的,将不仅是青春,更是西部大地生生不息的希望!

上海银行副行长汪明拟提名任市管企业经理班子正职

编造“重金悬赏寻妻”虚假信息,拍摄洱海边哭喊视频博眼球,两人被抓!

王毅会见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

抢装红利下,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一季度净利上涨八成多

“特朗普2.0”将满百日!美股集体下挫,美元急跌9%,美国正成为不安全的投资之地

山西10岁男孩被生母继父虐死案明日开庭,生父:希望判死刑

谁将主导“视觉大脑”?中国AI的下一个超级赛道

最高法: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

家电企业再掀赴港上市潮:美的拟分拆安得智联赴港上市,石头科技被传拟“A+H”上市

亚马逊经营利润预期低于分析师预测 称关税可能影响消费者支出

美国需求疲软,星巴克全球销售额降幅超预期

仅退款正式成历史?仅退款究竟该不该有?

光明日报头版评论:让投身西部成为青春潮流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籍贯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